最近一期的Nikkei Business的封面主題是「失敗しないスタートアップ〜イノベーションは外から買う」(翻譯可能翻成…第一次跟 Startup 合作就上手! 企業創新就從外面買吧! ) ,討論的是最近日本企業的熱門話題之一: 企業風投 (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什麼是企業風投 (CVC) ? 企業風投的定義是由 ①企業所主導 ② 直接投資新創公司的投資基金,主要的目的在於達成該企業的事業策略,像 Google Venture 就是企業風投,是Google(或者說Alphabet)下的公司,專注於投資新創的業務。(跟一般的Venture capital比較的話,一般VC是獨立於企業,主要的目的在達成財務上的獲利)
CVC過去幾年在全球都有顯著的成長,根據Forbes,過去5年(2011-2016),全球的CVC的家數成長了近3倍。而CVC投資新創的金額占了所有新創投資的近三分之一。另外,Fortune 100企業裡面有68家參與CVC的投資,裡面有41家企業擁有自己的CVC團隊或子公司。
在日本,企業資金 (相較於其他國家) 對新創投資一直占有重要的角色。這幾年CVC的成立更加明顯,這次Nikkei Business專題介紹CVC,讓CVC成了一般企業也爭相討論的話題,甚至有業界的人士討論是不是會泡沫化的疑慮。
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幾個例子,讓大家了解CVC在日本的狀況,這邊是用企業本身的屬性把CVC分成三種來作說明。

第一種「新創型」: CyberAgent, Rakuten, Recruit

這類CVC的母公司本身原本就是新創企業起家,所以原本就了解創新的重要性、認為透過對新創的投資是事業成長的重要來源。這類公司的例子有CyberAgent Ventures (CyberAgent) 或者是Rakuten Ventures (樂天),CyberAgent Ventures在2011年就來台灣設分公司,投資過台灣的愛評網、愛料理等新創公司。
另外一個例子是Recruit Holdings,這邊也把它歸類成新創型,因為這家公司一直帶有創業精神的傳統,也號稱是日本創業家的搖籃的企業。當然Recruit也有自己的CVC – Recruit Ventures
特別要提Recruit Ventures的原因是除了CVC之外,Recruit從2014年起還設立新創 accelerator program,讓加入的新創會員有免費的空間、會議室可以使用,並請外部的講師來為這些新創會員上課。之外,在今年,Recruit再升級,讓公司所有的員工來與這些參與accelerator program的新創一起創業,只要向公司提出,公司會自動幫社員作配對,進行為期10個月的事業開發,最後審查通過的團隊,可以獲得公司的資金,成立事業。
這些基本上都讓原本就是新創出身的企業持續公司本身創新的動力。

第二種「大企業型」: Toyota, Softbank, Mitsubishi Tokyo UFJ

這類CVC的母公司自然就是「大企業」,那些具有雄厚財力、錢放著也是放著(或者應該說為了善用資金),又或者是因為這些大企業所競爭的自然也是世界級的企業,為了贏得這些競爭,透過CVC的方式來取得外部的能力或資源。這類公司的例子,可以直接舉日本唯三的「獲利上兆日幣」企業: Toyota、Softbank、Mitsubishi Tokyo UFJ。
Toyota就在這個月,發表透過子公司Toyota research institution成立Toyota AI Ventures,初期設立1億美金的資金,專門投資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相關領域的新創; Softbank也在今年5月發表了高達1000億美金的Softbank Vision Fund; Mitsubishi Tokyo UFJ bank 也設立有 Mitsubishi capital投資Fintech等相關領域的新創。
其他還包括像Panasonic、Sony這些日本家電、IT企業也都設立了CVC,來投資IT相關領域的新創事業; 但Panasoinc跟Sony對於自己的CVC的管理卻有很大的不同,Panasonic從1998年就開始在矽谷投資,長期下來所學到的經驗,讓Panasonic決定給CVC比較大的自由度,不作過度的干涉,CVC的目標以追求獲利為主、也儘量不影響投資標地的新創的發展方向;Sony在去年剛成立了Sony Innovation Fund,主張應該積極地與投資標地的新創公司合作,並想辦法幫助它們發展、這也等於是幫助Sony本身的發展。

第三種「一般傳統企業型」:阿波製紙、JTB、住友林業

這類CVC的母公司,某種程度是Nikkei Business這次的主角,其實指的所有一般的(傳統)企業。裡面舉的例子是一家位於日本四國德島縣的百年企業「阿波製紙」,創業至今已經有102年了,公司的位置離德島車站開車約10分鐘的距離,到這個車站的火車1個小時只有5班左右。
這樣的一家公司,經過社內一般的激論之後,同樣地在今年的1月決定設立CVC,全力投資新的事業。背景是阿波製紙在的中期計劃要把17年的營收163億日幣在2021年時提升到1.5倍的240億日幣,但是阿波製紙也很清楚,靠自己公司目前的產品線、還有靠自己公司的人才,是沒有辦法達到這個目標的,透過外部的力量是唯一的辦法。
這樣的「一般企業」還有像是JTB(旅行社)、東急電鐵(地下鐵)、住友林業(再生能源)等各種產業的企業,就連資生堂,也都在2016年在公司內部設立了「Shiseido Venture Partners」,投資任何關於「美」方面的新創企業,給予資金以及事業執行上的協助。這些企業CVC的興起,讓CVC不再是新創起家企業的專利,也不是只有AI、Fintech這種等IT技術領域才能作的事。
 
我覺得CVC在日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因為觀察日本商業的感想是,在大家經常批評日本大企業太過保守的同時,最常帶領創新的常常也是這些日本大企業,所以很多經濟、商業的變化也都跟這些大企業息息相關。CVC是其中一個例子,新創的生態圈裡面,「如果跟大企業合作」也是一個重要的思考方向。
除了CVC之外,日本還有像是creww這種專門媒合新創與大企業的平台出現; PwC或者是IBM也為企業客戶推出了與新創合作的諮詢服務,甚至還有VC的有志之士,特地邀請矽谷的投資家(VC parnters)到日本來跟日本企業的CVC或者是有興趣組CVC的日本企業交流。另外,也有一些企業主動舉辦的新創交流、競賽活動。
或許正是因為日本企業文化 (終生職,大部分人只在一家公司工作過,公司內部人才同質性高;年功序列,年輕、有創意社員的意見不意被聽取…等等),所以才更迫切需要CVC來打開僵局,也或許有些企業只是一窩瘋,但是能夠認知到自己企業本身的特性,了解到自己本身的不足、向外部尋找solution,可能是讓人感到有點欣慰的地方。
(資料參考:Nikkei Business, Turnyourideasintoreality, Kigyo, jfit, Forbes, wikipedia)
(photo via Birdman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