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Jonathan Kemper on Unsplash

如果是新創想要調查、測試日本市場水溫,但是沒有足夠的資源,也不可能直接在日本當地直接hire country manager的話,那你有可能想要考慮一下「群眾外包」。

在台灣,「群眾募資」(Crowdfunding) 流行,但相對來說「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 很像大家比較陌生; 在日本,「群眾募資」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相對來說「群眾外包」的成長更為快速。

「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照字面的解釋就是把一項工作外包給群眾(市場),相對於過去的企業外包(outsourcing) 都是把工作給一個特定的服務供應商,群眾外包是把工作給不特定的群眾去完成。今天的文章想要介紹的就是日本的「群眾外包」,因為這或許是台灣新創進入日本時可以運用的資源之一。內容主要是分成:
1) 日本群眾外包市場趨勢
2) 主要的player跟business model
3) 美國、台灣、日本比較

日本群眾外包趨勢: 使用者3年成長2.6倍 案件金額年成長率45%

日前在日本經濟新聞報上的標題是「Crowdsourcing的接案者將近400萬人,3年之內成長了2.6倍!」

以接案者的base來看,日經調查日本5大群眾外包平台*估算的結果,日本的crowdsourcing接案人數從2014年的150萬人,到2016年底達到300萬人,預計在2017年底會接近400萬人,3年之內成長了2.6倍,將占日本的總勞動人口(6697萬)的5%。如果照這個成長比例的話,預計2020年會有1000萬的CrowdWorker。

以案件金額來看,根據矢野研究所的調查,crowdsourcing的市場由2014年的400億日幣,到2016年達到950億日幣,預計在2017年會再成長到1350億,年成長率(CARG)45%,將占日本的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2.1兆日幣)的7%左右。如果照這個成長比例的話,預計2020年的crowdsourcing市場會達到2950億日幣。

而且過去利用的企業多是一些比較沒有辦法負擔龐大人事、外包成本的中小企業,但是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大企業也利用crowdsourcing的服務。例如Panasonic把照片的後製跟照相機的包裝設計交給crowdsourcing處理; 日立旗下的物流公司在成立新事業時,也請crowdsourcing來作市場調查;三菱UFJ Financial Group集團內的Fintech推動團隊的logo design也是透過crowdsourcing競標後,用10萬8日幣的價格發包。

簡言之,日本群眾外包成長非常快速。群眾外包平台興起、更多配套逐漸成熟當然是推波助瀾,但快速成長的背景主要還是因為日本整體人力資源的嚴重缺乏。crowdsourcing平台對日本來說更大的意義是更有效率去利用日本社會過去沒有有效利用的人力。

日本主要平台/商業模式: Crowdworks /收接案者5%-20%手續費

日本主要的5大群眾外包平台是
Crowdworks (Crowdworks)
Crowd (Realworld)
Lancers (Lancers)
Shufti (Uluru)
Jobhub (Pasona Tech)

這裡用Crowdworks來介紹一下business model。(最近看了一本叫「MBAより簡単で英語より大切な決算を読む習慣」的書,覺得裡面的分析觀念還不錯,所以這邊也用用看)

群眾外包提供的是媒合的服務,而business model基本上就是收取媒合成功後的手續費,所以決定business model的主要方程式有下面兩個:

1. 營收 = 契約成交金額 (turnover) x 平台手續費 (take rate)
以Crowdworks最近一期的財報來說: 營收是12.8億日幣,契約成交金額是45.7億日幣,平台手續費是28%。這邊的平台手續費再分細一點說明的話,有兩個部分:
i) 每次案件成交的手續費是向接案者收,按案件的金額大小,收5%-20%的平台手續費
ii) 每次案件成交時對發包者(企業)不收平台手續費。但是Crowdworks提供其他的服務(例如廣告、或者是當仲介與接案者簽約時)則會另外收費。

2. 成交金額 = 使用者 (User) x 使用者平均收入金額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目前登錄平台的接案者有130萬人,企業有16萬家,以企業base來說,1家企業使用者的平均收入額是2856日幣。

Crowdworks的目標是將成交金額推向100億日幣的大關。以上面的公式來看,重要的課題在於如果增加使用者跟每一個使用者平均收入金額,所以Crowdworks也在財報裡面提到了未來如何改善這兩方向的具體措施:

例如以提昇(企業)使用者平均收入金額來說,目前Crowdworks平台的(企業)使用者大部分還是以一次性的發包為主,但是其中也不乏公司內容缺乏人力而需要長期外包的使用者,所以從去年4月開始了Crowdtech的新服務,針對軟體工程師相關的發包提供「月租式」或者是長期契約的群眾外包媒合。

另外,增加使用者的部分,Crowdworks除了跟47個都道府縣156個地方的團體合作,連結日本地方比較缺乏人力資源的中小企業,推廣群眾外包服務的同時,Crowdworks還跟日本的線上影像教學平台schoo合作,免費提供Crowdworkers學習課程,讓Crowdworkers能具備適當的skills,也間接促進(企業)使用者的增加。

日本、美國、台灣的平台比較:五花八門的群眾外包

最後比較的部分,主要是看一下平台的多樣化。日本除了上面說的5大平台之外,也衍生出了很多種群眾外包的變型,基本上都是把過去沒有能夠善用人力資源的點改善進化。例如以人力資源來分,日本現在有專門找女性的Woman&Crowd、或者是專門找外國人的群眾募資平台Work Shift。以提供的外包服務來分,有專門focus在consulting方面的visasq、或者只提供裁縫服務的群眾外包Nutte; 還有以提供服務的型態來說,現在還有強調簡易、CtoC之間的外包平台,像是timeticket,強調可以只提供30分鐘、每個人都可以賣自己的Time Ticket。

美國同樣是有很多群眾外包的變型 (甚至應該說日本的變型很多是從美國參考來的)。美國當然也有最一般的群眾外包,像是Upwork,也有專門focus 在設計的群眾外包,像是99design; 也有強調只有5塊美金就可以接單的Fiverr; 台灣的話,可能以前我們就有「外包網」,習慣用「外包」感覺搜尋「群眾外包」找不到什麼結果。

在台灣有像104外包518外包1111外包,但是其他變型的群眾外包似乎比較少,或許是台灣新創 (或者是104、1111這些人力資源相關的大企業) 可以研究的領域。
日本的群眾外包平台整理
美國的群眾外包平台整理 

如何? 是不是有覺得可以試試看的平台呢?
(參考資料: CrowdWorks財報說明資料, photo via marc_buehle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