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分享上星期日本的商業媒體NewsPick最多人「挑選」的文章。清楚地用各種圖表、插畫說明了日本零售服飾龍頭UNIQLO與ZARA的差異。
Japan Insider的文章有許多關於時尚產業的文章。一方面因為台灣也有許多團隊或中小企業在這領域發展;另一方面,服飾類相關產品,在消費零售中的佔比高,也可以讓其他產品類別(如電子產品)作參考。
(還有就是全世界10大首富裡,都被GAFAM佔滿了之外,竟然有兩個是時尚精品產業,讓讀者相當意外..待會要提的Zara的創辦人是其中之一)
話說,這是NewsPick的整理,很大一部分似乎是來自「UNIQLO和ZARA的熱銷學」這本書的內容,想了解更多細節的可以買來看看。
這邊直接作成一個表格,讓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簡單說,UNIQLO商品概念是「滿足一般生活需求的衣服」,功能性強;ZARA的概念是「讓世界所有女生都漂亮」,強調的是「潮流、時尚」。兩者概念的不同,在營運上也有幾個主要的差異。

新產品的開發構想來自? UNIQLO=店鋪消費者回饋; ZARA=市場潮流趨勢
首先第一個有趣的是,新產品的開發構想該從哪裡來? 服飾或時尚產品的一個特徵是,產品本身除了解決消費者問題之外,還有很強且主觀性的外觀需求,所以在開發新產品時會有更多的面向要考量。
UNIQLO跟ZARA在產品開發的構想來源有很大的不同。UNIQLO的構想來源是蒐集店鋪來自於消費者的回饋;而ZARA的構想來源是觀察市場的設計趨勢。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當然就來自於兩個品牌產品的概念差異。
UNIQLO作的是「滿足一般生活需求的衣服」,注重衣服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在這個點上去改善,所以新開發產品多在改善現有產品、並嘗試新的素材去提升機能;ZARA強調的是「潮流、時尚」,所以都由設計師觀察市場趨勢、並且將每個產品的風格、整體搭配都定調之外,才著手開發的細節。

如果管理庫存? UNIQLO=絕不能斷貨;ZARA=缺貨比賣不掉好
對庫存的管理,UNIQLO跟ZARA也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零售業如何準確預測需求、減少庫存都是重要的課題。在無法100%正確預測市場的狀況下..
UNIQLO庫存管理的中心思想是絕不能斷貨,所以生產多,然後庫存水位高時再以折扣來調整;而ZARA對於庫存管理的思想是缺貨比賣不掉好。一個新產品最開始生產時,先生產預估量的25%,如果賣得好的話,再增產,同時以空運來快速因應缺貨的情況。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還是一樣品到品牌的概念。
UNIQLO提供的是一般生活都需的基本品,如果缺貨,消費者買不到,有比較高的可能性會去其他店買;而ZARA提供的是「潮流、時尚」,缺貨反而代理產品的熱門度,比較缺貨,賣不掉的代價比較高。

如何設計店鋪? UNIQLO=有目的性的購買者方便; ZARA=衝動性購買的人好逛
最後是店鋪的設計。大家應該可以知道,UNIQLO跟ZARA在這方面也有差異,而這差異也將來自於品牌概念的不同。
UNIQLO應該提供的是一般生活需求的衣服,所有店面的設計是針對「有目的性的購買者」,空間配置以商品的分類來作擺放,店鋪的位置比較偏郊外或是較高的樓層。
ZARA提供的是「潮流、時尚」,所以店面是讓有「衝動性的購買者」好逛,空間配置以風格呈現來作商品的擺放,店鋪的位置偏都市中心。

以上的比較,可能看起來是符合邏輯的商業營運。但如果經營過零售銷售,可能會了解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安排都是多少經驗、錯誤之下修正而來。希望這兩家企業的品牌概念與相對應的營運操作,也可以讓大家運用到自己的品牌、事業經營。
更多的日本市場文章,可以看這邊: https://www.japaninsider.co/post/post-list。也歡迎追蹤Japan Insider 的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