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進入日本的首站,要選群眾募資還是亞馬遜?」但看這篇文章的人可能大家背景都不太一樣,所以作一點前言的說明。
第一是,這些討論都環繞著「該如何進入日本市場?」的研究與交流。比較全面看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系列文章。
進入日本市場 討論101 (1): 要找「別人做」(代理商) 還是「自己做」?
如果看完上面的文章,可以了解這篇文章討論的會是選擇 (或者階段性地選擇) 自己來執行進入日本市場,並以(或者階段性地以)線上通路為一開始的銷售網絡。
第二是,「群眾募資」已不全然是「群眾募資」,而是「市場測試」、「推廣銷售」的管道。日本群眾募資平台Makuake甚至把群眾募資直接定位成「0次流通」的平台。如果對群眾募資比較陌生的團隊,可以參考下面文章。
還有其他關於日本電商、亞馬遜…等日本市場的基本介紹,也可以看這篇的整理。
好的,如果你讀完上面的文章,而且也正在評估進入日本市場,你可能就會有下面的問題 (或者說過去諮詢時,有好幾個團隊問過的問題)。
“那群眾募資跟亞馬遜,要選哪一個? “
煩惱的原因通常是像這樣:
– 日本群眾募資平台的抽成那麼高,感覺上亞馬遜 (或樂天) 賣不是比較好?
– 我在台灣都已經有產品庫存,可以直接賣了,為什麼還要上群眾募資?
– 群眾募資前期準備那麼多,感覺直接上亞馬遜(或樂天) 比較沒那麼麻煩?
(很快的幾個疑慮可以直接回答。亞馬遜的抽成按產品不同是8%-15%,群眾募資平台的抽成按平台不同是10%-20%,所以按團隊的產品或選擇平台的不同,抽成高低是不一定; 如果是新進入日本的產品,在上架亞馬遜之前,通常還是會建議做市場調查、消費者問卷、素材測試,所以事前所需要做的工作是相同的)
那到底群眾募資跟亞馬遜各有什麼好壞? 這邊列出以群眾募資為首站的優缺點來做個比較。
如果以一個新的品牌進入市場,在初期想了解市場、找到早期消費者,以及創造市場(曝光)初速的話,群眾募資平台優於商城平台(亞馬遜/樂天等)。
因為
比較容易吸引(免費)媒體報導
這邊是指免費的媒體報導。需要付費的公關行銷,不論是群眾募資或亞馬遜都可以使用,也都會有效果。群眾募資常可以獲得 (免費的) 媒體報導,包括實體雜誌、線上媒體,甚至到像NHK這種電視台的報導或活動舉辦的邀請。但極少數的媒體,會去報導一個在商城上銷售的東西。
同樣的,在募資平台上架,可以獲得一些日本通路的代理詢問; 但過去在商城銷售的團隊,沒有接過任何代理的詢問。
比較容易吸引初期使用者
「初期使用者」指的是「創新擴散理論」裡面的Innovator。(一個新的科技進到市場時,會有比較願意嘗試的使用者,這群使用者會是企業或團隊在早期應該推廣的對象) 新產品進入日本市場時,以同樣的思維來設定推廣的對象。
群眾募資平台本身的消費者族群偏新產品的嘗試者,頁面本身的UI/UX也將消費者導向多看產品的內容 (差異性、解決問題、開發故事等) 。
相對來說,亞馬遜平台的使用者比較廣泛,UI/UX的設計偏向於讓消費者可以比較多個產品,並找到最(便宜)合適的選項。所以就算行銷導流到亞馬遜,消費者也很有可能購買其他產品。(如果自身的產品特色不夠明顯或評價不夠高)
比較容易獲得購買者的回饋
簡單說是在募資平台可以取得購買者的資訊 (或向購買者推播),但亞馬遜不行。
在進入市場初期,常要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來修正不論是產品本身或者是行銷的定位。當然也可以透過前期的問卷調查、試用調查,但跟實際購買者的回饋還是會有差距。
以要獲得購買者的回饋這個面向來看,募資平台募資期間可以透過活動報告、站內信跟購買者作各式的互動,結束後也可以獲得購買者的聯絡資訊,要獲得購買者的回饋相對容易; 在亞馬遜則沒有辦法。
當然以群眾募資的方式當成第一站也不是沒有缺點,這邊舉出2個:
募資期間不能在其他通路銷售
產品進入市場銷售時重要的兩個執行點,一個是行銷,一個是通路。通路可以讓消費者想買的時候買的到,通常是越多越好。以線上來說,日本最大商城 (樂天或亞馬遜) 也才各佔電商市場20%的市佔,更不用說募資平台 (小非常多); 而日本電商 (線上銷售) 的浸透率也才佔零售業8% (92%是實體銷售)。
所以,「只能在募資平台銷售」對已經確定有通路可以銷售的團隊來說,需要考慮執行群眾募資期間,放棄其他平台銷售的機會成本。
募資過程的調整彈性較低
如果產品推出之後的銷售、反應不如預期,在群眾募資平台的調整彈性較低。
舉價格的例子,群眾募資常設定組合有超早鳥、早鳥的組合,某種程度也是測試消費者的價格的反應。但如果超早鳥的價格也都乏人問津,團隊在群募期間沒有辦法調整價格 (如果增加價格更低的組合,會對已經購買的消費者不公平之類的規則); 如果是商城的話,價格可以隨時更改,對於價格測試來說彈性很大。
把群眾募資的優缺點整理到這邊,可以有一個總結是…
– 如果你是一個…不以價格優勢導向、偏向新開發的產品、行銷預算相對有限、還不確定自己產品在日本市場定位(或日本消費者會有的反應)、也還沒有確定通路的話,那會建議上群眾募資平台,可以讓你比較容易獲得免費行銷報導、觸及先期消費者、獲得購買者回饋。
– 如果你是一個…具有價格優勢、屬於市場成熟型的產品、行銷預算相對有餘裕、已了解自己產品在日本市場的定位、或有談定一些通路的話,那會建議上亞馬遜或其他商城 (跟其他通路),可以讓你快速的全面推廣在日本的各個通路銷售、也可以快速調整。
如果你是介於兩者之間 (或無法斷定) 但剛好你有兩個以上的產品的話,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個產品各嘗試一種進入方式,兩邊可以計劃同程度的行銷預算,兩個結果作一個比較後,也可以評估出哪種方式會是適合你的進入方式。
更多的日本市場文章,請訂閱Japan Insider電子報。也歡迎追蹤Japan Insider 的FB,或是在下面留言與我們討論!
另外,有個消息要告訴大家! 我們 3/30(三) 14:00 在 TeSA 有一個「跨境電商進日本的營運與行銷案例分享會」。有興趣、或者是對以上的內容有什麼想問的,也歡迎您報名來交流! (報名連結在此: https://tesa.waca.ec/product/detail/106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