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Kai Pilger,連結:Pexels

如果是一個服飾品牌要怎麼進日本市場? 因為最近有團隊問,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

首先什麼是「進」日本市場?有東西在日本賣算進了嗎? 還是上架電商,賣 6 個月看有沒有業績算進? 還是進了通路,賣個 1 年,業績有300萬台幣算進? 還是在日本每年賣1000萬台幣,賣個5年、一直賣下去算進?

感覺只是有產品在賣、或只賣6個月、1年或業績太低的都不算進? 定義比較偏向於「長期且一定規模地銷售」才算進了日本市場。當然這是拉長時間來看,一開始可能光要找切入點都找不到,也沒有辦法管會賣多久或賣多少。

那一開始可以從哪裡著手? 下面整理一些可能的管道,供大家參考。

(這邊是以最小資源的預設去寫。如果有比較充裕的資源,像All birds 在2020年進日本市場時,先從日本的 Nike 等找來幾個品牌經理組成團隊、然後在東京表參道開店、接下來再做各種行銷的方式也是有的)

整體的架構來說,分成線上跟線下 (台灣似乎有一說法是說空軍跟陸軍)。線上的話,可以分成透過商城或者是自己架品牌網站;線下的話,可以分成自己接洽通路或者是通過代理商。

從線上切入 (空軍)
– 上架電子商城
– 自己架站

從線下切入 (陸軍)
– 直接接洽通路 (百貨公司)
– 通過代理商接洽通路

從線上切入

上架電子商城: 可快速建立,30%-40%的高手續費

以電子商城來說的話,如果看文章看的久的讀者,應該知道日本有亞馬遜、樂天市場、Yahoo Shopping,占了日本電商市場將近一半的市佔率。但這些都是所有產品都賣的大型商城,以服飾、時尚類為主的電子商城,有這些:

Zozotown (年流通金額: 4,193億日幣手續費30%+,寄賣)
Shoplist (年流通金額: 245億日幣手續費40%,寄賣・買斷)
Magaseek (年流通金額: 290億日幣,手續費30%+,寄賣)
Locondo (年流通金額: 182億日幣,手續費35%+-,寄賣・買斷)

電子商城的好處自然是商城的自然流量,可以幫助品牌快速在日本找到消費者。而且在金流、物流方面設定也都會比自己建立平台容易。

缺點的話,手續費很高,以上平台的手續費是30%-40%。而且基本上都是寄賣模式,由品牌團隊背庫存。另外,基本上都是審核制 (過去Zozotown是邀請制),不像亞馬遜一樣,只要申請基本上都會過。

自己架站: 掌控度高,起步的導流及信任度建立費時

自己架設平台的話,我們之前有介紹在日本有這些選項:

– BASE
– Shopify
– STORES

自己建平台的好處是全部都可以自己掌控、手續費低 (3-7%)、可以獲得消費者資訊,長期下來可以累積成自己的資產。

缺點的話,自然是一開始要導入流量比較辛苦,而且金流、物流、法務都要自己設定,如果是比較小型的團隊,台灣可能都顧不了,比較少有資源再經營一個獨立站。

結果建議是上架日本亞馬遜?!

線上的部分,不管是電子商城或是自己架設平台,因為語言跟一些市場 (金流、物流、法務)的問題,一開始還是找代操的顧問公司比較方便 (資源真的有限的話)。

最容易起步的,其實是建議上日本亞馬遜。如果登錄品牌的話,亞馬遜還是可以作出一個符合品牌形象的入口站,例如Adidas在亞馬遜上的平牌店是長這樣子。(之後怎麼行銷是另一個討論) 手續費也不像服飾平台那麼嚇人(最高是15%)。

更重要的是亞馬遜比較找的到代操公司來幫忙做,其他不管是服飾商城或者是自己架站都比較客製化,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怎麼找會再寫另一個討論)

內容有點多,線下的切入方式分成另外一篇寫。

大家覺得如何? 如果有已經進了日本市場的服飾品牌,歡迎留言分享團隊進日本市場的經驗。或者如果對上面的方式覺得有意見的,也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的日本市場文章,請訂閱Japan Insider電子報。也歡迎追蹤Japan Insider 的FB,或是在下面留言與我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