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COVID-19疫情的關係,改變了整個日本零售業的生態,線上的銷售隨著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有大幅的成長,跟著這個趨勢,也有許多「線上代理商」的出現。

這些日本的代理商比較著重於線上通路的開發與操作。這篇文章是以「銷售的成長驅動模式」來介紹幾個不同類型的線上代理商。

其實,這篇文章的標題想的有點久,猶豫要定「日本 (線上) 市場初期成長的三種方式」還是「日本 (線上通路) 代理商的三種類型」。但後來想說讀者群的團隊大部分還是資源有限,比較傾向於找代理商而不是自己操作,所以就選擇了後者當標題。

其實也某種程度意味著,如果團隊資源夠的話,以線上通路的部分,其實可以自己嘗試操作,不一定要透過代理商。或者初期可以透過代理商,後續還是可以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持續經營、擴大日本的市場。

這三種分類分別是「KOL驅動」、「產品驅動」或是「市場驅動」。內容是由聽先前也有提過好幾次「北の達人」CEO的行銷研討論會整理而來,先整理成下面的表,大家可以參考選擇線上代理商的類型或未來要在日本市場經營的策略。

市場驅動模式

第一個介紹的是「市場驅動」模式。操作上對海外(台灣)的團隊來說是最容易,主要透過商城的流量來驅動銷售、成長。第一階段的成長策略便是了解商城的演算法、然後駭客這個演算法來驅動成長。目前看起來是最多團隊在嘗試,透過日本亞馬遜或樂天來作日本市場的第一步。

這個模式的難處,是如果資源比較少、而且重心還在台灣市場的團隊,大部分不會有多餘的資源再針對日本市場作開發、或調整產品。所以一上了商城、通常是一翻兩瞪眼,如果剛好是日本消費者想要的東西就會賣,如果不是的話 (或品質不到位),就乏人問津。

第二個是…台灣沒有亞馬遜,所以大部分團隊對於這種操作模式比較陌生,一開始可能還是需要有經驗的人指導或是讓代理商操作再自己邊學。

產品驅動模式

第二個介紹的是「產品驅動」模式。這個方式相較於上面的商城來說,台灣的團隊可能比較擅長。如果團隊裡有會日文的人才的話,或者這是不錯的選項,因為主要的驅動方式是透過台灣團隊最會的數位廣告。日本雖然使用SNS上的習慣跟台灣不一樣,但是廣告的工具還是蠻類似的。

這個模式 (對海外團隊) 的難處,是在開始操作廣告之前,需要將平台、金流、物流、客服等基礎先建立起來,法規、稅務確立清楚。(其實也不是難,是煩雜,需要時間來一一解決) 平台的部分可以參考一下先前的文章。其實這些流程如果變的普及一點,這個模式的主動權比較高,會是團隊跨境操作不錯的選擇。

網紅驅動模式

最後一個是「網紅驅動」模式。這個模式放在最後面講,因為對海外團隊來說,通常在日本不會有一定人數的網紅帳號、或者跟當地網紅的連結也不多,以這種型式進入日本市場的少之又少。如果剛有日本代理商擁有跟自己產品相關的網紅網絡的話,會是不錯的選擇。

但短期或是特殊活動的行銷,與日本當地網紅合作還是可以考慮的選擇,包括增加曝光度或者是增加產品的可信度上都會有幫助。若是團隊自己架的SNS,雖然對曝光幫助不大,但是對經營企業的可信度還是有一定幫助、而且也可以增加與日本消費者互動的管道。

大家想好要用哪種模式進入日本市場嗎? 假設好可能的模式,先找這類型的線上代理商,邊合作邊學習也是條可能的路徑。

更多的日本市場文章,請訂閱Japan Insider電子報。也歡迎追蹤Japan Insider 的FB,或是在下面留言與我們討論!